詳細書目

觀看書影 《通志堂經解》一三八種(存五十三種)六六一卷一百八十六冊
清納蘭成德編校
清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刊本
序 跋 作 者: <毛詩綱目>(板心題「毛詩李黃集解綱目」)、<毛詩李黃集解圖譜總論>(收李迃仲毛詩圖譜詳說、黃實夫說詩總論、觀詩說、國風、族譜、四詩傳授圖、十五國風譜)、宋端平乙未(二年,1235)馬鑑<詩傳遺說跋>、逸齋<詩補傳序>、逸齋<詩篇目>、元至元五年(1339)吳師道<詩集傳名物鈔序>、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朱孟章詩疑問序>、元至正丁亥(七年,1347)劉錦文<詩經疑問識>、<詩經疑問綱目>、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丁隆<詩解頤跋>、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劉公是春秋序>、宋開禧三年(1207)樓鑰<春秋後傳左氏章指序>、宋嘉定元年(1208)周勉<春秋後傳識語>、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清常道人<(春秋後傳)跋>、葉夢得<石林先生春秋傳序>、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葉石林春秋傳序>、宋開禧乙丑(元年,1205)葉筠<石林先生春秋傳跋>、宋開禧乙丑(元年,1205)真德秀<石林先生春秋傳跋>、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呂氏春秋集解序>、<呂東萊先生春秋集解目錄>、<左氏傳說.看左氏規模>、<左氏傳說目錄>(三行題「看左氏規模」)、明胡光世<春秋提綱序>、<春秋提綱目錄>、陳應龍<春秋提綱跋>、宋紹定三年(1230)黃仲炎<春秋通說序>、宋端平三年(1236)李鳴復等<春秋通說表.經筵講讀奏舉狀>、宋黃仲炎<春秋通說表.繳進春秋通說表>、宋寶祐甲寅(二年,1254)何夢申<春秋或問跋>、<春秋或問目錄>、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春秋五論序>、宋皇祐三年(1051)徐晉卿<春秋經傳類對賦序>、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春秋經傳類對賦題辭>、元至大戊申(元年,1308)區斗英<春秋類對賦識語>、吳澂<春秋諸國統紀序>、元延祐四年(1317)齊履謙<春秋諸國統紀目錄>、元延祐丁巳(四年,1317)齊思恭<(春秋諸國統紀)後序>、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程積齋春秋序>、明宋濂<春秋屬辭序>、元趙汸<春秋屬辭序>、元趙汸<春秋屬辭目錄>、金居敬<春秋屬辭題跋>、元至正戊子(八年,1348)趙汸<春秋師說題辭>、<春秋師說序目>、金居敬<春秋師說題跋>、趙汸<春秋左氏傳補注序>、元至正九年(1349)李廉<春秋諸傳會通序>、李廉<春秋諸傳序>、李廉<春秋諸傳會通凡例>、李廉<讀春秋綱領>、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序>、<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序>、<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凡例>、<程子朱子說春秋綱領>、<春秋世次圖說>、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清全齋讀春秋編序>、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張翠屏春秋春王正月考序>、明洪武三年(1370)張以寧<春秋春王正月考序>、明宣德元年(1426)張隆<春秋春王正月考續附>、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東巖周禮訂義序>、宋紹定五年(1232)真德秀<周禮訂義序>、<(周禮訂義)編集條例>、<周禮訂義序論>(收序周禮興廢、論周禮綱目、論五官目錄、論天地四時官名、論公孤不列於六職、論官職多寡、論六官次敘先後、論六官所交互)、宋淳祐二年(1242)<行在祕書省牒温州>、宋淳祐二年(1242)施洽<温州狀>、宋淳祐二年(1242)趙汝騰<上奏>、宋王與之<周禮訂義序目>、宋嘉熙丁酉(元年,1237)趙汝騰<周禮訂義後序>、元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潘元明<禮經會元序>、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陳基<禮經會元序>、<竹埜先生傳>、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葉廣居<識>、<禮經會元目錄>、明嘉靖丙申(十五年,1536)高叔嗣<太平經國之書序>、鄭伯謙<太平經國之書序>、<成周官制圖>、<秦漢官制圖>、<漢南北軍圖>、<太平經國之書目錄>、宋宣和辛丑(三年,1121)傅崧卿<夏小正戴氏傳序>、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儀禮集說序>、元大德辛丑(五年,1301)敖繼公<儀禮集說序>、元大德辛丑(五年,1301)敖繼公<儀禮集說跋>、元至正十四年(1354)李俊民<儀禮逸經傳序>、元吳澄<儀禮逸經目錄>、明弘治丁巳(十年,1497)程敏政<儀禮逸經傳跋>、明洪武二年(1369)曾魯<經禮補逸序>、元汪克寬<經禮補逸序>、宋范祖禹<古文孝經說序>、宋司馬光<古文孝經指解序>、唐玄宗<今文孝經序>、元大德九年(1305)熊禾<孝經大義序>、<孝經文義篇目>、元吳澄<孝經題辭>、元大德癸卯(七年,1303)張恒<草廬孝經跋>、宋乾道九年(1173)張栻<南軒論語解序>、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永嘉蔡氏論語集說序>、<論語集說例>、宋淳祐五年(1245)蔡節<進論語集說表>、宋淳祐丙午(六年,1246)姜文龍<論語集說跋>、宋乾道九年(1173)張栻<南軒孟子說序>、宋張栻<講義發題>、清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納蘭成德<建安蔡氏孟子集疏序>、宋蔡模<孟子集註序說>、宋孫奭<孟子音義序>、清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納蘭成德<趙氏四書纂疏序>、宋洪天錫<四書纂疏序>、宋趙順孫<四書纂疏序>、<四書纂疏引用總目>、宋趙順孫<讀大學章句綱領>、宋淳熙己酉(十六年,1189)朱熹<大學章句序>、宋寶祐四年(1256)牟子才<中庸纂疏序>、宋趙順孫<讀中庸章句綱領>、宋淳熙己酉(十六年,1189)朱熹<中庸章句序>、宋趙順孫<讀論孟集註綱領>、宋趙順孫<讀論語孟子法>、宋趙順孫<朱熹論語集註序說>、宋趙順孫<朱子集註序說>、宋寶慶三年(1227)真德秀<朱子大學章句序>、宋咸淳辛未(七年,1271)真志道<學庸集編序>、宋淳熙己酉(十六年,1189)朱熹<中庸章句序>、宋咸寧九年(1273)劉才之<四書集編序> 、<論語朱子集注序說>、<朱子集注孟子序說>、元泰定甲子(元年,1324)胡炳文<四書通序>、元泰定三年(1326)鄧文原<四書通序>、<四書通凡例>、<朱子四書引用姓氏>、<四書通引用姓氏書目>、元天曆二年(1329)張存中<四書通引用姓氏書目識>、元胡炳文<大學朱子序>、元胡炳文<中庸朱子序>、元胡炳文<(論語)朱子集註序說>、元胡炳文<(孟子)朱子集註序說>、元泰定戊辰(1328) 胡炳文<四書通證序>、元張存中<四書通證凡例>、<四書通證群書總目>、元至正癸未(三年,1343)胡一中<四書纂箋序>、<四書纂箋凡例>、宋淳熙己酉(十六年,1189)朱熹<大學章句序>、宋淳熙己酉(十六年,1189)朱熹<中庸章句序>、<讀論語孟子法>、<論語集註纂箋序說>、<孟子序說>、<四書辨疑目錄>、元至正壬寅(二十二年,1362)景星<學庸集說啟蒙序>、<學庸集說啟蒙凡例>、<讀大學法>、元景星<朱子大學章句序>、明正統三年(1438)夏時<刻大學集說啟蒙序>、明庚辰(建文二年,1400)蔣驥<學庸集說啟蒙跋>、明宣德九年(1434)夏時<刻中庸集說啟蒙序>、元景星<朱子中庸章句序>、<附錄(熊朋來)本傳>、明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閔文振 <五經蠡測序>、明洪武庚戌(三年,1370)蔣悌生<五經蠡測序>、<五經蠡測目錄>、明林愛民<序五經蠡測後>。
版 式 行 款: 白口,左右雙欄,單魚尾。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字至三十字。板框15.1×20.2公分。板心上方間見字數(如《清全齋讀春秋編》),魚尾下題書名卷次(如「毛詩李黃集解卷三」)及葉碼,板心下方題「通志堂」及刻工。
《李迃仲黃實夫毛詩集解》之卷一首行上題「李迃仲黃實夫看詩集解卷第○」,次行題「三山先生李樗迃仲講義」,三行題「南劍教授黃櫄實夫講義」,四行題「三山先生李泳深卿校正」,五行題「東萊先生呂祖謙伯恭釋音」,卷末題「李迃仲黃實夫看詩集解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詩傳遺說集解》之各卷首行上題「詩傳遺說卷第○」,卷末題「詩傳遺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詩補傳》之各卷首行上題「詩補傳卷第○」,次行上題各卷收錄之名(如卷一題「國風」),下題「逸齋」,卷末題「詩補傳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詩集傳名物鈔》之各卷首行上題「詩集傳名物鈔卷第○」,次行下題「東陽許謙」,卷末題「詩集傳名物鈔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詩經疑問》之各卷首行上題「詩經疑問卷第○」,次行下題「進士旴黎朱倬孟章編」,卷末題「詩經疑問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詩解頤》之各卷首行上題「詩解頤卷第○」,次行下題「豐城朱善備萬學」,卷末題「詩解頤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劉氏傳》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劉氏傳第○」,下題各公名(如「隱公」),卷末題「春秋劉氏傳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名號歸一圖》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名號歸一圖卷○」,次行題春秋國名(如「周魯齊晉」),卷末題「春秋名號歸一圖卷○」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後傳》之各卷首行上題「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次行下題「永嘉陳傅良」(僅見於卷一),卷末題「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石林先生春秋傳》之各卷首行上題「石林先生春秋傳卷第○」,次行下題「葉氏」,卷末題「石林先生春秋傳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集解》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集解卷第○」,次行下題「東萊呂祖謙伯恭」,卷末題「春秋集解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左氏傳說》之各卷首行上題「左氏傳說卷第○」,次行下題「東萊呂祖謙伯恭」,卷末題「左氏傳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提綱》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提綱卷第○」,次行下題「鐵山先生陳則通譔」(僅見於卷一),卷末題「春秋提綱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通說》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通說卷第○」,次行下題「永嘉黃仲炎若晦」,卷末題「春秋通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或問》之各卷首行上題「春秋或問卷第○」,次行下題「進士温陵呂大圭述」(僅見於卷一),卷末題「春秋或問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五論》卷之首行上題「春秋五論」,次行下題「樸鄉先生温陵呂大圭述」,卷末題「春秋五論」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類對賦》卷之首行上題「春秋類對賦」,次行下題「將仕郎試祕書省校書郎徐晉卿」,卷末題「春秋類對賦」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諸國統紀》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諸國統紀卷第○」,次行下題「沙鹿齊履謙敘類」,卷末題「春秋諸國統紀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或問》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或問卷第○」,次行下題「四明程端學述」(僅見於卷一),卷末題「春秋或問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屬辭》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屬辭卷第○」,次行下題「新安趙汸學」,卷末題「春秋屬辭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師說》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屬辭卷○」,次行下題「新安趙汸編」,卷末題「春秋屬辭卷○」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左氏傳補注》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左氏傳補注卷第○」,次行下題「新安趙汸學」,三行題「○公 杜氏集解隱第○」,卷末題「春秋左氏傳補注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諸傳會通》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諸傳會通卷第○」,次行下題「廬陵進士李廉輯」,卷末題「春秋諸傳會通補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各卷之首行上題「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第○」,次行下題「後學新安俞皋述」,卷末題「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清全齋讀春秋編》各卷之首行上題「清全齋讀春秋編卷第○」,次行下題「吳郡陳深撰」,卷末題「清全齋讀春秋編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春秋春王正月考》卷之首行上題「春秋春王正月考」,下題「前集」,次行下題「後學晉安張以寧述」,卷末題「春秋春王正月考」、「前集」及「後學成德挍訂」。
《東巖周禮訂義》各卷之首行上題「東巖周禮訂義卷第○」,卷末題「東巖周禮訂義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禮經會元》各卷之首行上題「禮經會元卷第○」,次行題「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贈開府儀同三司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一百戶食實封一百戶諡文康葉時著」,卷末題「禮經會元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太平經國之書》各卷之首行上題「太平經國之書卷第○」,次行題「永嘉鄭伯謙節卿」,卷末題「太平經國之書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夏小正戴氏傳》各卷之首行上題「夏小正戴氏傳卷第○」,次行題「山陰傅崧卿」,卷末題「夏小正戴氏傳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儀禮集說》各卷之首行上題「儀禮卷第○」,次行題「敖繼公集說」,卷末題「儀禮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儀禮逸經傳》卷之首行上題「禮」,下題「吳澄學」,次行題「儀禮逸經」(或「儀禮傳」),卷末題「禮」及「後學成德挍訂」。
《經禮補逸》卷之首行上題「經禮補逸卷第○」,次行題各禮名稱(如「吉禮」),卷末題「經禮補逸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孝經注解》卷之首行上題「孝經」,次行下題「唐玄宗皇帝注」,三行題「宋司馬光指解」,四行題「范祖禹說」,卷末題「孝經」、「經凡一千八百一十言」、「注凡一萬二千三百六十五言」及「後學成德挍訂」。
《孝經大義》卷之首行上題「孝經大義文公刊誤古文」,次行下題「鄱陽董鼎注」,卷末題「孝經大義」及「後學成德挍訂」。
《草廬孝經》卷之首行上題「孝經草廬校定今古文」,下題「吳澄學」,卷末題「孝經」及「後學成德挍訂」。
《孝經句解》卷之首行上題「晦菴先生所定古文孝經句解」,次行下題「後學朱申周翰注」,卷末題「晦菴先生所定古文孝經句解」及「後學成德挍訂」。
《南軒論語解》各卷之首行上題「南軒先生論語解卷第○」,次行題各篇之篇名,卷末題「南軒先生論語解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論語集說》各卷之首行上題「論語集說卷第○」,次行下題「永嘉蔡節編」,三行題各篇之篇名,卷末題「論語集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南軒孟子說》各卷之首行上題「南軒先生孟子說卷第○」,次行題各篇之篇名,卷末題「南軒先生孟子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孟子集疏》各卷之首行上題「孟子集註卷第○」,下題「蔡模集疏」,次行題各篇之篇名,卷末題「孟子集註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孟子音義》各卷之首行上題「孟子音義○」,次行題各篇之篇名,卷末題「孟子音義○」及「後學成德挍訂」。
《孟子纂疏》的《大學》,卷之首行上題「大學」,次行題上題「朱子章句」,下題「後學趙順孫纂疏」,卷末題「大學」及「後學成德挍訂」。《中庸》,卷之首行上題「中庸」,次行題上題「朱子章句」,下題「後學趙順孫纂疏」,卷末題「中庸纂疏」及「後學成德挍訂」。《論語》,各卷之首行上題「論語卷第○」,次行題上題「朱子集註」,下題「後學趙順孫纂疏」,卷末題「論語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孟子》,各卷之首行上題「孟子卷第○」,次行題上題「朱子集註」,下題「後學趙順孫纂疏」,卷末題「孟子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集編》的《大學》,卷之首行上題「大學」,卷末題「大學集編」及「後學成德挍訂」。《中庸》,卷之首行上題「中庸」,卷末題「中庸集編」及「後學成德挍訂」。《論語》,各卷之首行上題「論語集編卷第○」,卷末題「論語集編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孟子》,各卷之首行上題「孟子集編卷第○」,卷末題「孟子集編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通》的《大學》,卷之首行上題「大學」,次行題「朱子章句」,三行下題「後學胡炳文通」,卷末題「大學章句」及「後學成德挍訂」。《中庸》,卷之首行上題「中庸」,次行題「朱子章句」,三行下題「後學胡炳文通」,卷末題「中庸章句」及「後學成德挍訂」。《論語》,卷之首行上題「論語卷第○」,次行題「朱子集註」,三行下題「後學胡炳文通」,卷末題「論語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孟子》,卷之首行上題「孟子卷第○」,次行題「朱子集註」,三行下題「後學胡炳文通」,卷末題「孟子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通證》的《大學》,卷之首行上題「大學章句或問通證」,次行下題「新安後學張存中編」,卷末題「大學章句或問通證」及「後學成德挍訂」。《中庸》,卷之首行上題「中庸章句或問通證」,次行下題「新安後學張存中編」,卷末題「中庸章句或問通證」及「後學成德挍訂」。《論語》,卷之首行上題「論語集註通證卷○」,次行下題「新安後學張存中編」,卷末題「論語集註通證卷○」及「後學成德挍訂」。《孟子》,卷之首行上題「孟子集註通證卷○」,次行下題「新安後學張存中編」,卷末題「孟子集註通證卷○」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纂箋》的《大學》分《大學章句》與《大學或問》兩種,卷之首行上題「大學章句(或問)纂箋」,卷末題「大學章句(或問)纂箋」及「後學成德挍訂」。《中庸》分《中庸章句》與《中庸或問》兩種,卷之首行上題「中庸章句(或問)纂箋」,卷末題「中庸章句(或問)纂箋」及「後學成德挍訂」。《論語》,各卷之首行上題「論語集註纂箋卷第○」,卷末題「論語集註纂箋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孟子》,各卷之首行上題「孟子集註纂箋卷第○」,卷末題「孟子集註纂箋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通旨》,各卷之首行上題「四書通旨卷第○」,次行下題「番陽朱公遷克升學」,卷末題「四書通旨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四書辨疑》,各卷之首行上題「四書辨疑卷第○」,次行題書名(如「大學」),卷末題「四書辨疑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學庸啟蒙》,各書之首行上題「大學(或中庸)集說啟蒙」,次行下題「後學餘姚景星集說」,卷末題「大學(或中庸)集說啟蒙」及「後學成德挍訂」。書眉間見註語。
《熊先生經說》,各卷之首行上題「熊先生經說卷第○」,次行下題「豫章熊朋來」,卷末題「熊先生經說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十一經問對》,各卷之首行上題「十一經問對卷第○」,卷末題「十一經問對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五經蠡測》,各卷之首行上題「五經蠡測卷第○」,次行下題「福寧蔣悌生仁叔」,三行為各經之書名,卷末題「五經蠡測卷第○」及「後學成德挍訂」。
簡 明 目 錄: 下載簡明目錄
藏 書 印: 「翰□李記」橢圓殊印(見「春秋集傳釋義綱領」)
索 書 號: E01.1/(q1)2445
分   類: 叢書部類叢類
放 置 區 域: 善本書